棒球王子廖敏雄

             ▲即使年過40,在電影《九降風》客串飾演自己的廖敏雄仍風采依舊。       曾經是臺灣棒壇最炙手可熱的一顆巨星,外型及球技兼具的廖敏雄不僅是早年職棒的人氣王,他那豪邁的揮棒、中外野瀟灑自若的防守更是讓男女老少都為之瘋狂。但因為一念之差,除了使得廖敏雄的職業生涯被迫提前畫下句點,也讓中華職棒進入了好一段時間的冰河時期。第一代高富帥       在球場上,帥哥總是能夠獲得場下球迷的注意(尤其是女球迷)。而在職業運動裡,帥哥型男總是能夠讓球團在行銷上能夠有更多發揮的空間。(石志偉、林益全對不起,認真的男人最有魅力。)       談到中華職棒早期的帥哥,像是都有著「小馬哥」這個由周潤發在電影「英雄本色」裡飾演的角色所衍生出的外號的黃世明、李安熙,還是五官深邃、神似港星鄭少秋的陳義信,或是人高手長的黃平洋,都是早期的少女殺手代表,但是在廖敏雄進軍職棒之後,這些迷妹迷姐們便紛紛「移情別戀」,

博樂棋牌

轉而成為死忠的「雄粉」。       我們都知道高國輝是現在中華職棒「高富帥」的代表人物,但老一輩的球迷都知道,早在20年前廖敏雄就將「高富帥」這個名詞詮譯得淋漓盡致。這一老一少在各方面都有非常多的共同點:都是具有長打能力的中外野手、超過180公分的身高,以及明星藝人般的外型,還有在國際賽後一戰成名的背景都相當類似。也因此稱廖敏雄是中職第一代高富帥真是一點也不為過。       到底廖敏雄受歡迎的程度有多熱烈?在那個網路還不普及的年代,想要表達對球員的支持最好的方法就是寫信,每週的休兵日廖敏雄總是會被一大箱的球迷來信所淹沒,球迷對他的愛有如滔滔江水,綿延不絕。廣大的球迷其中不乏有瘋狂的迷妹,像是有一位女球迷就在球隊的留言板上表示:「廖敏雄是母親的偶像、父親的榜樣、姐姐的夢中情人,而對她來說,雄哥則是18號的『雙冠王』。」        還有一位自稱快要失心瘋的女球迷,更是直接向廖敏雄傾訴愛慕之意:「自從認識了你,眼中再也容不下其他的男生,日夜為你神魂顛倒,已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希望你趕快結婚,好讓我早日死心,畢竟幻滅才是成長的開始。」        不只是情竇初開的少女,廖敏雄的影響力可說是無差別式般的影響了臺灣的棒球癡、棒球狂。一位嫁為人婦的熟女就在信中的開場白,就表明是給「情敵」廖敏雄,,她說:「自從老公『愛上』你之後,嘴上說的、腦袋想的全是你,雖然我會為此吃醋不平,但他也因你不再有應酬,每當有鷹隊比賽時,他會約我一起到球場為你加油打氣,也讓我倆的感情更加甜蜜,雖然我不認識你,但我衷心的謝謝你。」由此可見,廖敏雄可謂老少咸宜的明星球員。        廖敏雄的「帥」和後輩張家浩、鄭昌明,還是林智平、詹智堯等花美男不盡相同,個性謙遜的廖敏雄並不會特意突顯個人特色,然而正如時報鷹隊總教練李瑞麟所言,廖敏雄具有天生的明星氣質,使得他不用經過刻意的塑造即可成為球場上的超級巨星,而時報鷹也因為廖敏雄成為了中華職棒新興的人氣球隊。▲俗稱「黑筆仔」的斑文鳥。黑筆仔       斑文鳥,是一種在臺灣俗稱「黑筆仔」的黑色小鳥。小時候的廖敏雄就像黑筆仔一樣長得黑黑的,加上個頭不高又好動,因此「黑筆仔」就成了玩伴們對廖敏雄的代稱,即使後來進軍職棒,那些老交情的朋友以及隊友們依舊以「黑筆仔」來稱呼廖敏雄。       廖敏雄出生在臺灣本島最南端—恒春的海邊,父親是個依海為生的討海人,而在廖敏雄的童年裡,大海就是他最好的玩伴,也因此培養出不錯的水性,整天浸泡在南臺灣的驕陽也讓他的皮膚總是曬得黝黑。        每回只要到海邊,除了玩水,也會捉魚、撿貝殼,如果海貝的外形漂亮還能拿到鎮上去賣,為自己賺賺零用錢。在海邊玩耍以外,男孩們也會到山上打小鳥。每個男孩口袋裡都塞滿了小石頭,就像是真人版的CS還是SF Online一樣,抓住稍縱即逝的機會打到動作敏捷的鳥兒們,只是除了天上飛的小鳥,村子裡那些家禽、家畜們才是最大的受害者,也許是為了練習或是滿足打中目標的快感,一路上只要是會動的東西都免不了被頑童們的彈弓攻勢給打得七葷八素,所以不時可以看到瞎眼的雞、跛腳的鴨,連平時兇惡的土狗看到這幫男孩都會躲得遠遠的,深怕自己又要成為被娛樂的對象。        不過就在升國小五年級的暑假,這段愜意的童年時光就在廖敏雄開始打棒球後告一段落。人小志氣高       廖敏雄會開始打棒球可以說是無心插柳,原本就讀學區的大光國小,碰巧鎮上的僑勇國小要重組棒球隊,並且在附近的國小找兵買馬,跑步速度快、運動神經也不錯的廖敏雄因而被相中,成為了少棒隊的一員,僑勇國小並邀請廖敏雄在升小五暑假去僑勇「玩」棒球。       雖然都在恒春鎮,然而每天廖敏雄還是得花30、40分鐘通車,對於一個國小學生來說著實累人,但是廖敏雄並不以所苦,就這麼玩了一個暑假的棒球。開學後,廖敏雄正式被僑勇以寄讀的名義成為了正式的少棒隊員。       經過了一年的訓練,廖敏雄和尤伸評等三人成為屏光少棒隊的補強球員,這支集合了全屏東所有的少棒好手,成為全國少棒冠軍的大熱門。       要能夠在全國賽大放異彩並不是件容易的事,特別是對當時個頭不高的廖敏雄來說更是格外的艱辛,每天都得乖乖地消化密集又大量的訓練菜單,不管是身體還是心理都得背負著沉著的壓力。小朋友們早上6、7點就得起床做操,8點就開始在操場上練習,中午稍事休息後,下午一點半又繼續按表操課直到太陽才收工回家,訓量的份量遠超過一般青少棒、甚至青棒的水準,許多小朋友在嚴格的訓練、屏東酷熱的豔陽以及早期教練一貫的打罵教育摧殘下紛紛產生了倦勤之意,但從小就刻苦耐勞的廖敏雄並未因而退縮,咬緊牙關撐過了魔鬼式的訓練。       1981年,在地方賽的激烈廝殺後,這支包含了邱啟成、潘東漢兩大先發(他倆在國小就都有近170公分的身高,真的是大投手。),加上邱耀祖、葉昭明、葉丁元等重砲的勁旅在地區賽以六戰全勝的佳績與南市巨人一同晉級全國選拔賽,至於廖敏雄和尤伸評這對恒春兄弟則分別擔任開路先鋒、游擊手以及捕手。        7月1日,包含中壢雷虎、桃園西門、臺中太平、雲林北辰、屏東屏光、臺南巨人、花蓮玉里以及金門縣代表隊等8隊參與,他們將分別在屏東、臺中各進行一次單循環以決定名次,代表中區的臺中太平被外界認為是屏光想要奪冠的最大假想敵,第一循環他們就戰得天昏地暗,屏光潘東漢出戰太平張明彬,兩名先發投手在正規賽不相上下,一直延長到第9局太平才靠著李以寶的再見兩分砲取得關鍵性的一勝,在第一循環,太平以7戰全勝稍占上風。        第二循環由於北辰因經費不足棄權,使得只剩下7強爭霸,然而這對於內行球迷來說並不構成太大影響,屏光能否在臺中對太平扳回一城才是大家關注的焦點。前五戰兩隊都輕騎過關,於是最後一戰兩隊直接正面交鋒就成了誰能夠出國比賽的關鍵一役。        這場比賽太平仍由當時已長到175公分的張明彬掛帥主投,屏光隊在前兩局對這個大魔王是一籌莫展,一直到三局下靠著尤伸評的二壘安打才突破張明彬的投球,隨後在滿壘情況下四棒葉丁元敲出了全壘打,成功的在臺中扳回一城。        預賽13戰結束,兩隊同以12勝1負並列第一,必須以加賽決定誰能出線,兩隊依舊激戰到延長賽第7局才由太平以4:3擊敗屏光,獲得中華少棒代表權。        雖然屈居亞軍,但小球員們的心裡卻是如釋重負,不但可以回到溫暖舒適的家,還有漫長的暑假可以瘋狂玩樂,至於比賽前屏東縣長曾答應小球員無論輸贏都可以出國的承諾即使無疾而終,對於他們來說似乎也不是這麼重要了。突飛猛進的美和時期       全國賽後,這群球員也隨即從國小畢業,他們各奔前程,替未來的路做打算。       家中有六個小孩的廖家,雙親必須為家計而努力,他們沒有太多的時間與精力再對孩子們有太多的照顧與管教,也不會特別要求小孩能有多高的學歷,只要他們不要學壞、平安長大就好,而廖爸爸也沒有對廖敏雄有什麼特別的安排,只希望他不要和自己一樣靠海為生,事實上廖敏雄容易暈船的體質也不適合在船上工作。        廖敏雄在國小的成績不錯,然而如果要走升學路線的話,他認為留在恒春並不是理想的決定,加上自己也喜歡打棒球,於是他和老朋友尤伸評來到了美和中學,向教練團毛遂自薦,希望能夠加入棒球隊。       只是當時已將邱啟成、潘東漢這幾個人高馬大的球員納入麾下的美和並無意網羅當時只有140公分出頭的廖尤兩人,當時面試他倆的正是名帥「教官」曾紀恩,當他看到發育不良的兩人時,頓時面露難色、頻頻搖頭,並不看好兩人之後的發展。只是廖敏雄完全沒有其他的打算,只想要進入美和打球,廖爸爸也順著他的意思以全額自費的模式加入棒球隊,這才順利的成為美和一員。       位於屏東縣內埔鄉的美和中學離恒春有著一段距離,對於高中生來說是不可能通車上下學的,也因此青少棒的生活對於廖敏雄來說是另一段不同的體驗。在早年美和是南臺灣的棒球重鎮,訓練方式自然而然獨樹一格,嚴明的學長學弟制使得國一新生加入球隊只有幫忙學長撿球的份,還有負責球隊的大小雜務,甚至是學長們的宿舍、廁所都是學弟們的責任,就像是軍中一樣,學弟對學長只有服從與敬畏,套句尤伸評所形容的:「只有掃地時才敢走進學長的房間。」       不過這樣的生活對於廖敏雄來說構不成太大的問題,經過了屏光少棒的歷練,加上自小就是個聽話、安分守己的球員,面對這些在現在可稱為霸凌的對待,他都認分的照單全收了。學長們倒是對這個老實的小學弟照顧有加,看到從游擊傳一壘不時會「灣慢斗」的廖敏雄,都會叮嚀他要多加練習,而在吃飯時也會為他多留些飯菜,多吃才能長高長壯,聽話的廖敏雄同樣將學長們的叮嚀謹記在心,並實踐之。       或許是努力感動了上天,又或是大器晚成,國二升國三的那年暑假,「黑筆仔」一口氣長高了十幾公分,開學後一兩個月不見,同學看了都大吃一驚,昔日那個只能坐第一排的廖敏雄長得比大家都還高,除了尤伸評不覺得廖敏雄有什麼太大的改變—因為他也長高了不少,隊友對於這對恒春兄弟的急速抽高感到相當好奇,紛紛探詢他們是吃了什麼長高的;至於原本國一時就有165公分的邱啟成,

台灣娛樂城

原本可以低頭看著廖敏雄,現在情況卻是完全逆轉,變成廖敏雄必須低頭看他。       提到廖敏雄的發育轉變,一路看著廖敏雄成長的李瑞麟教練認為國中階段的球員發育常常是料不準,他在美和育才無數就碰過許多類似的例子,廖敏雄、黃裕登都是「一夜長大」最明顯的例子(筆者深表認同,本身即是在國小長不高,到了國中三年卻長高三十幾公分的案例。)       竄高的身高使得一切都變得豁然開朗,以前一直無法參透的道理現在都能迎刃而解—不管打擊還是守備,最明顯的成長當然就是打擊的爆發力了,在抽高後廖敏雄的棒次也慢慢後調,

戰神賽特

成為美和青少棒的當家四棒,並且入選了中華青少棒的國手,首次嘗到了出國比賽的滋味。       經過國三體型的巨變後,高中他的打擊技巧更是提升了好幾個等級,李老師對於體型好、爆發力強的廖敏雄更是格外的看重,每次在例行的練習後又會將他留下來做打擊特訓,由國中的學弟擔任守備,負責接廖敏雄打出來的球,直到天黑才休息,廖敏雄除了對學弟的辛苦表示感謝與不好意思以外,更感謝李老師的栽培。       自認不是天才型的廖敏雄在當時的心思完全占滿了棒球,幾乎到了走火入魔的境界,在晚上還會勤練揮棒和做重量訓練訓練肌力,練到滿意才肯罷休。       只是高一時在一場校內練習賽中,廖敏雄滑上二壘時,守備的古國謙(後改名古勝吉)不慎踩到廖敏雄的腳,因為腳部骨折,廖敏雄錯失了入選國手的機會。       簡佩輝,這個身材矮矮胖胖的球員是廖敏雄在國中借將至臺南時期所結交的麻吉,在廖敏雄骨折受傷的半年間,堅持不錯過任何一堂課的廖敏雄全靠著簡佩輝背著不良於行的他到教室上課;隊長吳文裕也為了能夠讓廖敏雄早日康復,背他到屏東市去看醫生。後來就有人打趣說,吳文裕和簡佩輝之所以長不高的原因,就是因為在那時候時常背著高大的廖敏雄所致。順帶一提,簡佩輝也會跟著廖敏雄在平時多做重訓,只是廖敏雄愈做愈有爆發力,他則是沒有相對的成長,反而是身材往橫向發展,讓他不禁感慨:「為什麼兩人做得一樣多,成果卻有那麼大的差別?」       有了隊友們的協助,在那受傷無法比賽的半年對廖敏雄來說反而是因禍得福,趁著這段時間他隨時都會拿著啞鈴做手部的重量訓練,這對於他往後對球棒的控制力以及手臂的肌力都有很大的幫助,後來在高二的一場選拔賽裡,廖敏雄在當時比其他標準棒球場還大的新竹球場敲出了飛越計分板的超大號全壘打,也讓他很快的在青棒打響名號。心的成長       高中畢業後,有保送大學資格的廖敏雄選擇進入文化大學,這對他說又是另外一個開始。       來到了臺灣的另一邊臺北,這裡的喧囂與繁榮和純樸的屏東完全是天壤之別,就像是林強的歌曲『向前行』一樣,廖敏雄對於北上發展的心情多少有些不安,但經過審慎評估後,他決定以「無所畏」的態度,將大學這四年當作是未來進入社會的過渡階段,除了適應臺北的生活,也能夠在球技以外的事情得以成長。       上大學對廖敏雄是另一個成長的階段,過去在美和中學時,一心投入棒球中,他認為在年輕的時候應該用心打好基礎,多做少說。而到了大學,注重的是觀念與想法,應該多用頭腦去想,修正一些觀念。       身為一個棒球人,他不一味地追求技術而自滿,而平時生活中,他也會多和不同領域的同學交流,像是孔子說的:「三人行,必有吾師焉。」只要是值得學習的,他都會虛心接受並且改進,使他不但能了解同儕們的想法,同時也增進了談話、溝通的技巧,還有應對進退等做人處事的道理,這讓他在日後面對媒體還是球迷都能用最自然又真誠的態度據實以答。       廖敏雄也沒忘記繼續在棒球這門學問有著更深的造詣,大二這年可說是他在成棒裡最輝煌的時刻了,他在這年的春季聯賽一共十場比賽裡擊出9發全壘打,打破了呂明賜和陳金茂兩位前輩的記錄,要不是文大沒能夠打進當年春聯四強,他可能會包辦系列賽三冠王,最後打點王硬是被在決賽當中對味全單場三響砲的李坤哲(陸光)給攔胡,但廖敏雄還是拿下了打擊王和全壘打兩項大獎。 姓名 甲組成棒事蹟 廖敏雄 10場比賽9發全壘打(1989) 呂明賜 14場比賽8發全壘打(1985) 陳金茂 20場比賽7發全壘打(1986)         在燈紅酒綠的臺北,又是開放自由的大學生活,隊友放假時總是迫不及待想要下山玩樂,廖敏雄在放假時腦子還是只想著練球,中學、大學時期的隊友沈俊忠就說廖敏雄像是得了「球癌」一樣。事實上,這位得了「球癌」的強打者可能還是末期病患,除了棒球以外,其他新奇有趣的事情都引不起他的興趣。後來球癌的「安寧病房」又多一個癌友,那就是蔡泓澤(現改名蔡昱詳),這對學長學弟都是以長打見長的選手,而蔡泓澤也是個很少參加娛樂活動的人,甚至連離文大不遠的陽明山公園他都不曾去過,有了這麼一個知音,廖敏雄也像大哥哥一樣照顧蔡泓澤,同時有個能夠教學相長的夥伴,對廖敏雄來說不啻是件福音。小鷹學飛        1990年,棒球以示範項目首次在亞運亮相,並以較優的得失分擊敗日韓兩強得到金牌,也是代表隊一員的廖敏雄首次廣為人知,而不僅是那些體育版的忠實讀者,但是就在載譽歸國後,已經大四的廖敏雄要面對的是可能無法如期畢業的壓力。        由於長年的集訓,一向要求自己能夠允文允武的廖敏雄也無法兩者兼顧,

娛樂城app

收到了一張需要補考的成績單,在不願浪費一年時間延畢的情形下,廖敏雄決定暫時以課業為重,辭退了中華隊的集訓。       廖敏雄選擇不去左訓中心報到的消息,讓球界人士大感意外,為了一雪1988年漢城奧運預算三戰就打包回家之恥,棒協可以說是收集了各家好手,準備在1991年的亞錦賽和日韓等隊爭奪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參賽門票,如今被認為是重要的外野戰力以及第四棒人選的廖敏雄退出,也讓外界對此有諸多揣測,各種劇本幾乎可以讓天橋說書的分成九集供人娛樂,故事情節之豐富不禁讓廖敏雄啼笑皆非。       除了能夠順利拿到大學文憑,廖敏雄還有一個重要的決定,那就是增胖規避兵役。倒不是因為畏懼軍旅生活,事實上從小在球隊的訓練就已讓廖敏雄具備相當的服從性,而多年的中華隊集訓也讓他覺得像是多服了好幾年兵役一樣。在運動生命有限的前提下,他必須把握時間,準備在將來的球員生涯有所發揮。       專心當個學生的廖敏雄在大四這年面臨課業與增胖的壓力可說是格外辛苦,他必須在幾個月內增加20多公斤的體重,不但要一直吃一直吃,還得提防吃不到免役標準,不但計畫就此功虧一簣,身體素質也會因體重的暴增而大不如前。這段時間廖敏雄和同樣進行「神豬計畫」的老友尤伸評每天晚上都會量體重以確認當天是否有達到進度,如果沒有達到標準就會到便利商店好好「練等」完才肯就寢。一回到南部,他倆都會到簡佩輝家開的自助餐店大量進補一番,以精實自己的體重。       這段成為神豬的日子也發生些趣事,有一回尤廖兩人要到大直上高爾夫球課,他們向學弟借了部機車,兩人加上球具大約就接近三百公斤,就這麼浩浩蕩蕩地出發,準備上大直橋時,機車突然垮下去,只好牽到附近的機車行修理。老闆先是打量他們巨大的身型,再看看車子,不禁搖搖頭,佩服他們的本事真大,竟然把支撐機車的鐵架坐斷了。       廖敏雄的計畫非常順利,先是順利拿到文憑,接著也通過兵役的檢驗成功驗退;然而中華隊卻面臨了一場浩劫,主力外野手陳威成在洲際盃季軍戰為了接殺尼加拉瓜隊的一記外野飛球造成腓骨骨折,不得不缺席接下來的亞錦賽,雖然最後中華隊在亞錦賽驚滔駭浪中拿到第二名,順利前進奧運,但過程中失誤連連的外野陣容卻也著實令人擔憂。       很快地,選訓委員找上了廖敏雄,只是這時的廖敏雄體重已達107公斤,要勝任中外野的守備勢必得透過減重回到原本精實的身材,教練團也趁著這段時間讓他在接下來的賽事以指定打擊的身份慢慢找回昔日球感。       在左訓中心,參加奧運代表隊最後階段的集訓的這段時間,對廖敏雄來說相當的痛苦,除了訓練,他還得減掉多餘的體重,面對左訓餐廳豐盛的伙食,即使訓練完早已飢腸轆轆,廖敏雄只能看著隊友大塊朵頤,自己則是靠著維他命以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憑著廖敏雄一貫的毅力,很快地我們熟悉的那個帥哥又回來了。       在重回中華隊的同時,廖敏雄也決定加入還在業餘的時報鷹,再度在恩師李瑞麟門下打球,而李老師的協助與安排下,廖敏雄一入隊球隊就開給他75000元的月薪,這個價碼在當時的業餘球界可說是天價,而在找到畢業後第一份工作之後,能夠專心打球的廖敏雄馬上帶領時報鷹在1991年的秋季聯賽中得到冠軍,對這支剛踏入甲組的新軍有相當大的鼓舞作用。恐怖第九棒      1992年的巴賽隆納奧運的棒球項目將由中華隊在內的8支球隊進行單循環比賽,預賽前四名得以進入複賽,而預賽的賽程安排對中華隊來說還算不差,第一戰面對實力有所落差的義大利以8:2輕騎過關,除了贏得勝利以外,廖敏雄以先發第九棒的身份擊出一支中外野方向的全壘打,這也是棒球列為奧運正式項目後第一發全壘打。很快地,「恐怖的第九棒」這個稱號便在全臺灣不脛而走。       「恐怖第九棒」究竟有多恐怖?預賽七戰通通有安打,通算26打數10安打,其中有2發全壘打外加6分打點,不知其實力的外國投手們一不小心便會遭到廖敏雄的重擊,不信邪的就像當年在社會人球界呼風喚雨的小檜山雅仁,在預賽就被廖敏雄打了三支安打,其中7局的德州安打就是為中華隊首開記錄的勝利打點,也讓中華隊先發的郭李建夫愈投愈帶勁,隨後中華隊又攻下第二分,中華隊在最後就以2:0在預賽關鍵一役拿下勝利,以第三名之姿進入複賽。        1992年8月4日,預賽第三的中華隊將與第二名的日本二度對決,中華隊若能贏球就能力拼代表隊史上首面金牌的殊榮,雙方再度派出預賽的先發組合,中華隊將由郭李建夫出戰日本的小檜山雅仁。        雙方在前四局戰成2:2平手,這時日本隊也換上素有「社會人野球先生」之名的杉浦正則,一人出局後,輪到九棒的廖敏雄打擊,杉浦很快的就先搶下兩個好球。一般來說投手在球數絕對有利時,會習慣來一顆變化球來誘使打者出棒,但廖敏雄想到之前教練團情蒐中的資料指出,杉浦是個非常「鐵齒」的投手,關鍵時刻向來不怕用自己的快速直球和打者硬拼,果然杉浦投出的是顆外角快速球,廖敏雄順勢一推,小白球就像變了心的女朋友,回不來了!       這支右外野的陽春砲,為中華隊再度取得領先,平時少有情緒動作的廖敏雄也難掩喜悅之情,愉快的回到本壘。而這場比賽最後的比分也和總教練李來發所預測的一模一樣—5:2,中華隊已經坐銀望金。        雖然在冠軍賽面對紅色閃電古巴,在實力有相當落差下,以1:11落敗,但沒有人會去苛責這支銀牌代表隊,因為他們的表現著實可圈可點。雄鷹展翅      奧運結束後,這群代表隊成員也功成身退,得以解禁進入職棒,這票國手裡,在中職表現最理想的除了在俊國的黃忠義以外,就屬廖敏雄莫屬了。        1993年3月12日這位年輕的強打者在轉戰職棒的第一場正式例行賽碰上統一獅,對方的先發投手謝長亨就賞給他三次三振,替這位小老弟上了一課。不過陣痛期並沒有困擾他太久,在1993年3月27日對戰兄弟象,他在臺北球場13878名觀眾面前從後援投手瓊茲手上擊出職棒生涯第一發全壘打,這支追平比數的三分砲也把象隊先發陳義信的勝投打飛了,最後時報鷹也以4:3逆轉贏得比賽的勝利。        習慣在打擊頭盔上記下自己的全壘打數目的廖敏雄,隨著球季的進行,帽沿上的空間也幾乎快被數字所填滿,最後雖然在全壘打爭奪戰中不敵哥雅,新人王也被隊友「不良」曾貴章拿走,但他仍以打破本土球員記錄的60分打點拿下打點王、並且成為年度最佳九人、金手套獎的雙料得主。        廖敏雄一共只拿過兩次外野金手套與最佳九人,倒不是說他的表現有多差,而是在他活躍在職棒的那幾年外野實在是臥虎藏龍,人材濟濟,本土打者除了廖敏雄、曾貴章以外,還有李居明、陳政賢、林易增、呂明賜等名將;至於洋將那就更可怕了,像是有著「20-20」能力的坎沙諾、賀亮德、哥雅,還是孔武有力,能夠把美和球場外的椰子打下來的喬治等人,具有票選年度獎項的記者前輩們應該都相當為難,恨不得能夠把三席外野獎項增加好幾席來肯定這些好手的表現。       雖然那幾年可說是職棒的第一個黃金時期,但如果要談到本土第四棒,廖敏雄無疑是大家最容易馬上想到的人選之一,具有比王光輝、李居明等前輩更好的長打爆發力,年紀輕輕就能有成熟的心理素質,不斷的在每個打席中檢討改進自己的錯誤,並且能夠頂住壓力,擊出安打甚至深遠的長打護送隊友得分。雖然在這過程中廖敏雄有時也會陷入死胡同,鑽牛角尖而不自知,所幸在旁的恩師李瑞麟總是能夠適時提點,讓廖敏雄能夠以最快的速度走出低潮,維持最好狀態。       對於從小就離家打球,父親又長年在海上工作的廖敏雄來說,李老師就像是他另一個父親一樣,除了在球技上的指導,更扮演著心靈導師的角色。而李老師也不吝嗇對廖敏雄的讚美:「我以教出廖敏雄這樣的學生為榮。」的確,曾經分別在李瑞麟與徐生明兩位帶兵風格嚴謹的教練門下打球,廖敏雄都是自動自發,不需要他們來緊迫盯人的選手,徐生明教練更曾說過,廖敏雄是個集各項優點於一身的完美球員。       只是廖敏雄畢竟還是個人,再怎麼完美也會犯錯的人,而這個錯誤不但讓他差點跌入萬劫不復的深淵,也讓李老師傷透了心。▲「無鞋喬」Joe Jackson。Say it ain't so       時報鷹可以算是一隻打高投低的球隊,縱使有著多位打擊好手,然而在沒有超強宰制力投手的情形下,時報鷹一直和季後賽無緣。另一方面,黑道份子的黑手也悄悄伸進職棒圈裡,而球員接受不當利益或是威脅利誘而打放水球的八卦也在網路、球迷間流傳著,更有多名球員在飯店遭到黑道的挾持。       就在1996年球季結束後,楊章鑫、張正憲、郭建成等五名球員遭到收押。時報鷹在賭博疑雲下硬是打出了一波高潮,廖敏雄在1997年上半季也以0.320打擊率,8發全壘打、40分打點的火力挹注下,拿下了隊史第一個半季冠軍,然而這時檢方也決定收網,再度約談多名時報球員,並諭令交保,令人錯愕的是,廖敏雄竟也榜上有名。       Joe Jackson,前芝加哥白襪的外野手,他對棒球的熱情可能是無人能及,曾經沒有穿鞋就上場擔任外野守備,因此就有了"Shoeless Joe"(無鞋喬)的稱號。無鞋喬後來被指控涉及在黑襪事件打假球,僅管後來法院判決其無罪,然而大聯盟官方仍然以高道德標準,將無鞋喬在內的八名球員處以終生禁賽的極刑。       據說有個小孩拉住了從法院出來的無鞋喬,問他:「Say it ain't so,joe?」(Joe,告訴我這不是真的。),無鞋喬回答他:「Yes,I am afraid it is.」(是,這恐怕是真的。)而被逐出MLB的無鞋喬只能隱姓埋名,在各地流浪打球,而且絕不久留。       有人說無鞋喬是被誣陷的,但他從未為自己辯護,而和無鞋喬一樣平時形象良好的廖敏雄雖然遭到檢方起訴並求刑,但即使球迷大多相信他是禁不起隊友的壓力而犯錯,但廖敏雄同樣沒有為自己一時的糊塗找任何理由。       而在本土球員僅剩下尤伸評、張耀騰兩人的情形下,時報鷹只能透過其他六隊借出多餘戰力組成二代鷹將剩餘的下半季賽事打完,而這支倉促組成的雜牌軍在之後的比賽當然也不會太好的戰績,以11勝35敗2和,0.289的勝率寫下半季球隊勝率最低的記錄,總冠軍賽在鏖戰六場後仍以2:4不敵多名球員被挖角至TML的味全龍,而時報鷹也因這波醜聞,在1998年9月正式宣布解散,這裡面最讓人鼻酸的莫過於總教練李瑞麟了,這位在職棒拿下222勝的名帥終其一生沒能夠有一冠彰顯其帶兵功力,加上他從小一手帶大的學生們紛紛出事,李老師也只能黯然隨著時報鷹的解散離開職棒,後來在2000年李老師不敵鼻咽癌的折磨,年僅51歲就英年早逝。重返球場    2008年上映的《九降風》是一部描述90年代中期的校園故事,並以時報鷹做為背景的電影作品。在假球案爆發後,球迷對中華職棒的信任就像是電影裡男孩之間的友情,因為諸多摩擦,一點一滴被消耗殆盡。       而離開球場的廖敏雄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挫折,四處找工作都因過去的盛名之累而屢次造拒,他曾經回到老家恒春經營浮潛業,也曾經送過羊奶,更曾透過前立委林瑞圖的協助試圖加入臺灣大聯盟仍未果,一直到2004年,透過中天電視臺的牽線,這群昔日的黑鷹們重新組成了時報鷹棒球教練隊,試圖以另一種方式為國內棒球貢獻心力,

DB電子老虎機

才開始了廖敏雄的第二棒球人生。       在2004年底,黑鷹事件偵查終結,廖敏雄因詐欺、背信罪被處以三年的緩刑,這對於廖敏雄來說反而是另一種解脫,讓他能夠藉此贖罪,這段時間他曾經在大理高中、陽明高中擔任教練,但由於仍在緩刑期間,因此他只能以地下教練方式成為球隊的影武者,默默的為球隊努力。       廖敏雄是黑鷹事件中第一個公然承認錯誤的選手,在2007年,

WM完美真人

他接受統一獅領隊林增祥的邀請,在春訓營為後生晚輩暢談自己的心路歷程。       當年涉案的球員若不是隱姓埋名,就是在基層低調教球,要公開承認自己的錯誤必須要有相當大的勇氣,但就像李瑞麟老師曾告誡他的,他選擇用正面的態度去面對這些外界的批評,就像是站在打擊區面對投手投出的每一球一樣。「以前覺得很羞恥,好像永遠還不完的感覺,現在我選擇面對,不能因為一件事就影響後來想做的事,希望在某種層面上,能努力彌補一些東西。」      《左傳》提到:「人誰無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比起曹錦輝、張誌家等後來也涉入假球醜聞的後輩,外界普遍對這群因職棒制度、體系不健全而誤入歧途的黑鷹們較為同情,而勇於承認自己錯誤的廖敏雄自然也比其他人能夠得到更多的機會,在緩刑期滿後,他回到母校文化大學擔任打擊教練至今,成為陳進財總教練的得力助手,原本在甲組成棒就有不錯打擊能力的文大也在他的指導下出產了像是鄧志偉、陽冠威、王柏融等具有長程砲火的明日之星,而年紀輕輕就歷經大風大浪的他更能貼近這些年輕球員,將他們從迷途當中拉回正軌。       用九降風的結局作個結語好了,當主角小湯拿出了裝滿已故的好友阿彥為他偽造的廖敏雄簽名球,投給廖敏雄飾演的自己打擊,廖敏雄也將「假簽名球」打個老遠,或許當他將那個象徵虛偽的自己的假球擊出的那一剎那,對廖敏雄來說才是10年來真正的解脫吧。 (本文所有圖片皆取材自網路,如有侵權煩請告知。)延伸閱讀:懷舊經典 中職退役球星傳奇星光閃耀 中職現役球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