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3D列印導引模型」技術76歲老嫗頸椎骨折術後4天出院

76歲蔡女士因跌倒撞及頸部後造成頸部嚴重疼痛且活動受限,

線上運彩

檢查發現為頸椎第二節齒狀突骨折,當時決定保守治療,使用頸圈固定頸部,

BINGOBINGO

但3個月後仍持續嚴重疼痛,因而尋求臺南市立安南醫院骨科許峻誠醫師幫忙,經檢查後發現骨折仍無癒合,

魔龍傳奇試玩

故建議施行頸椎後固定手術。
許峻誠醫師表示,「頸椎齒狀突骨折」可分為3種類型骨折,其中第1型與第3型骨折為穩定型骨折,若無出現神經學癥狀,可考慮採取保守治療,但第2型骨折屬不穩定骨折,保守治療效果不佳,不即時接受治療,有些患者會出現四肢癱瘓、呼吸困難等癥狀,嚴重時更可能有生命危險,但是此處要進行內固定的難度相對比較高,打鋼釘的位置因為外有頸動脈內有脊髓所以安全距離相當小,稍有不慎就容易大出血或傷害神經,也因此手術的時間及出血量也隨之上升,

QT電子娛樂城

蔡女士即為此類型。
許峻誠醫師指出,幸好現在有科技的進步,

DG娛樂城

國內以中國醫藥大學與成功大學機械系多年致力於3D建模於醫療上的發展與運用,此手術可以靠3D建模在手術之前先決定打鋼釘的位置以避開神經與血管,再使用3D列印的技術建立打鋼釘的導引模型,如此一來手術的時間及出血量就能大幅降低並且就能更安全的進行手術,

娛樂城出金

目前安南醫院與此2大學都有密切合作。
蔡女士後來接受3D列印導引模型協助的頸椎後固定手術,手術時間約兩個小時,術後疼痛大幅降低並於四天後順利出院,目前術後恢復狀況相當良好。
 
 
 

文章源自於台灣好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