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塔尼亞胡如果不惜與拜登徹底決裂
堅持要將司法改革進行到底
將是一場風險極大、押上政治命運的豪賭
因為遭遇國內外愈演愈烈的抗議和反對,內塔尼亞胡年初剛回歸“總理府”后就著手推行的以色列全面司法改革計劃,近期再生變故。
在眾多反對的聲音中,兩位“政治老人”的表態讓內塔尼亞胡不得不推遲了這項改革計劃。一位是以色列現任總統赫爾佐格,他在3月27日發布推文:“為了團結以色列人民,我呼吁你們立即停止這項立法程序。”作為“虛位總統”,赫爾佐格這樣的發聲非常罕見,也表明了事態的嚴重;另外一位就是號稱與內塔尼亞胡有將近40年友誼的美國總統拜登,在早些時候與內塔尼亞胡的電話溝通中,拜登就表達了對以色列司法改革的明確批評,并給予了后者含蓄的警告:民主價值觀是美以關系的標志,以色列的改革應該盡可能建立在廣泛的民意基礎上。
3月28日,包括內塔尼亞胡本人、安全部長班吉維爾、教育部長基施在內的多名以色列高官同時公開回擊拜登對以色列的批評,強調以色列是主權國家,他國無權干涉以色列內政。尤其是班吉維爾,更是說出了“以色列不是美國國旗上的一顆星”這樣的話,言下之意就是讓美國別把手伸太長?
美國總統拜登(右)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圖/澎湃影像
在其位謀其政
美國搞“顏色革命”由來已久,只是這次為何竟然向自己的傳統鐵桿盟友以色列下手?
2023年1月4日,第六次出任以色列總理還不到一周的內塔尼亞胡就迫不及待宣布開啟全面的司法改革計劃,包括加強政府對司法任命的控制、削弱最高法院推翻立法或行政部門決定的能力、允許國會以簡單多數推翻最高法院裁決等,力度之大可謂建國以后所罕見。內塔尼亞胡聲稱司法變革的目的是恢復政府、國會和司法機構之間的平衡,避免所謂的司法精英主義對于政府行政效率的損害。
上述改革計劃雖由新上任的司法部長雷文(Yariv Levin)、宗教錫安主義黨的“議會憲法、法律和司法委員會”主席羅斯曼帶頭發起,但無疑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內塔尼亞胡的個人意志。因為改革一旦成功,政府將對司法系統擁有更大的控制權,特別是給予政府任命高等法院法官的完全權力,以及取消目前高等法院有權制衡并阻止政府做出“法律上不合理”決定的規定。如果改革成功,內塔尼亞胡無疑是最大的潛在受益者,因為在他身上仍然有4個貪腐指控尚未結案,一旦他被認定為有罪,則可能被迫交出政權,并從此退出歷史舞臺。
內塔尼亞胡的眾多政敵和普通民眾在第一時間就對這次司法改革表達了強烈不滿,認為改革將對以色列的民主造成致命打擊,破壞司法獨立,更容易導致貪腐,并危及人權和公民自由。在國會于2月21日以63票對47票的結果正式通過全面司法改革計劃中的第一項法案后,數十萬民眾走上街頭,開始大規模的游行集會和抗議活動。
3月25日,內塔尼亞胡的黨內盟友、國防部長加蘭倒戈,在電視演講中稱司法改革正在造成國家分裂,并對以色列的安全構成了明確、直接和切實的威脅,必須馬上予以停止。第二天,內塔尼亞胡毫不猶豫地解雇了加蘭,
娛樂城出金
再之后一天,以色列駐紐約總領事阿薩夫·扎米爾馬上辭職,同時呼吁以色列駐其他國家的大使和領事一起辭職,還將辭職信直接發布在推特上。
那么,因為這場在以色列國內爭議激烈的司法改革,美國和以色列這一對70多年的傳統盟友,也要走上徹底決裂的道路嗎?
對于美國的“介入”,內塔尼亞胡的暫緩改革做法并不意味著妥協,反倒是打出了一套組合拳,進行有力回擊。首先是內塔尼亞胡的兒子亞伊爾在社交媒體推特上轉發了以色列一個“外交專家”的帖文,后者稱美國國務院正在暗中資助此次以色列國內的抗議游行,目的是要顛覆內塔尼亞胡政權。在大量媒體報道此事的情況下,亞伊爾竟然沒有刪除該推文,而是任由這一猜測繼續發酵,
輪盤
讓人懷疑這是內塔尼亞胡在掌握一定證據的情況下通過兒子來向美國表達不滿。
內塔尼亞胡和拜登的個人關系要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早期,當時的拜登是參議員,內塔尼亞胡是以色列駐美大使館的政治部副主任,之后內塔尼亞胡出任以色列駐聯合國大使,兩人仍有不少交集。在拜登于2008年成為奧巴馬的副總統以后,兩人的私人關系曾經一度升溫。但是,隨著內塔尼亞胡和奧巴馬的交惡,拜登也自然站到了內塔尼亞胡的對立面。在2010年拜登訪問以色列期間,內塔尼亞胡對美方凍結西岸定居點的要求陽奉陰違,兩人的關系開始有所疏遠;2015年奧巴馬執政晚期,
娛樂城註冊送現金
訪美的內塔尼亞胡故意繞開總統府而直接去美國國會演講,直接惡心了一把奧巴馬,自然也不會讓拜登好受。
特朗普的上臺為堅定支持共和黨的內塔尼亞胡帶來了諸多政治紅利,包括美國大使館遷往耶路撒冷、單方面宣稱戈蘭高地是以色列領土、促成《亞伯拉罕協議》的簽署以及以色列與阿聯酋等四國建立外交關系等。拜登入主白宮后,兩國關系則快速跌入低谷。即便如此,號稱已經支持了以色列40多年的拜登仍然給足了內塔尼亞胡面子,在去年7月份對以色列進行國事訪問時與他進行了單獨的閉門會議。但是,拜登大體延續了奧巴馬時期對于以色列、巴勒斯坦和伊朗的政策,較為尊重巴勒斯坦人的基本生存權、積極推動兩國方案,并停止極限施壓伊朗,這些都與內塔尼亞胡的執政理念完全相悖。在其位謀其政,私交再怎么好,雙方關系逐步走向決裂也在所難免。
民主黨何以“厭惡”以色列?
民主黨逐漸疏遠內塔尼亞胡政府,并非由拜登的個人好惡所決定,而是“厭惡”以色列已經成為了黨內大趨勢。根據蓋洛普在今年2月對民主黨人的調查,
線上體育投注
有49%的民主黨人選擇支持巴勒斯坦而不是以色列,對巴勒斯坦的支持率有史以來第一次超過以色列。
今年1月份,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仍然用最親密的安全伙伴來描述美國和以色列的關系。但是,內塔尼亞胡政府對于所謂民主的不尊重,手下多位部長對于同性戀等少數族群權益的蔑視,已經讓支持以色列在民主黨內變得政治不正確。3月中旬,美國副國務卿舍曼就曾召見以色列駐美大使,專門批評以色列新政府無視2005年停止修建猶太定居點的法案并進一步蠶食西岸領土。
由于在今年早些時候發表了“不存在巴勒斯坦領土”這樣的極端民族主義言論,訪問華盛頓的以色列財政部長斯莫特里奇不但被美國國務院批評,而且還遭到了數百位美國猶太人的抗議,其中有145名美國各地的猶太社群領導人專門簽署一份聲明,要求發表極端言論的以財政部長禁入美國,因為“他的言論是對美國猶太價值觀的冒犯”。
參與抵制斯莫特里奇行動的美國以色列政策論壇主席蓋爾曼的觀點,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認為,以斯莫特里奇為代表的現任以色列政府表現出的種族主義、同性戀恐懼癥和極端主義傾向,已經不能代表以色列人和全球猶太人的價值觀。以色列的未來與全世界猶太人特別是美國猶太人的未來息息相關,他們必須與當下的極端右翼政府“開戰”。
不過,與民主黨不同的是,共和黨黨內仍然不乏支持內塔尼亞胡政府的政治明星。比如正在參與共和黨黨內競選提名的佛羅里達州州長德桑蒂斯就宣布將在4月份訪問以色列,
魔龍之戰
他在接受《耶路撒冷郵報》采訪的時候說:“耶路撒冷和華盛頓之間的緊張關系是不必要的,我們要在佛羅里達州重新搭建與以色列友誼的橋梁。”
一場押上政治命運的豪賭
3月初,美國參謀聯席會議主席米利和國防部長奧斯汀先后訪問以色列,后者還主持了美國和以色列的大型聯合軍演。從軍事合作上來看,兩國并沒有因為以色列的這場激進司法改革受到太多沖擊,美國也沒有任何跡象要將確保以色列的安全從美國的核心利益中剔除。畢竟在整個中東,以色列仍然是美國唯一一個具有相同價值觀的親密盟友。但是,在內塔尼亞胡政府所認定的最大安全威脅——伊朗核計劃這一關鍵問題上,美國的態度已經悄然產生了改變。
3月23日,伊朗的伊斯蘭革命衛隊突然對敘利亞境內的美軍基地發動了一輪無人機突襲,造成1死6傷。隨后美軍反擊空襲敘利亞,雙方激烈交火,互有傷亡。就在同一天,美軍宣布將在4月派出一個A-10攻擊機中隊、兩個F-15E和F-16戰斗機中隊,一起駐扎在中東地區,同時把中東更為先進的戰斗機群調往亞太。從2021年8月徹底退出阿富汗開始,美軍的既定戰略就是在中東逐漸收縮,將更多力量布局到亞太。
3月24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協調員柯比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采訪時稱:美國無意與伊朗開戰。在前一天,美軍將軍米利在國會聽證會上表示,伊朗可以在“不到兩周”內制作出足夠多的裂變材料,并可以在“幾個月”內制造出核武器,但是美國“仍然致力于”阻止伊朗部署核武器。也就是說,美國對于伊朗的核禁止已經一定程度上從禁止擁有核武器變成了禁止部署核武器。但在以色列看來,這樣的一詞之差,就是美國對限制伊朗核計劃的大撤退,簡直是對以色列的滅頂之災。
3月30日,位于以色列特拉維夫的美國駐以色列使館前,一些民眾揮舞以色列和美國國旗,表達對美國總統拜登的支持。此前拜登表示短期內不會邀請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訪問白宮,并警告以色列“不能繼續”推動極具爭議的司法改革。圖/澎湃影像
過去5年內塔尼亞胡之所以數次勝選,靠的就是對伊朗擁核危險性的高調宣傳以及對確保以色列國家安全的承諾。但隨著美國不斷遠離自己而且“放任”伊朗核計劃的逐步推進,內塔尼亞胡似乎認定了只有走獨裁路線,拋棄美式民主路線,才有可能用極限手段解決伊朗核問題。所以這一次司法改革,表面上內塔尼亞胡可能是為了防止因為已有的貪腐案被提前罷免,深層原因則是想通過更加獨攬大權的方式來提高以色列政府的決策效率,并在沒有美國幫助的情況下終結伊朗的核計劃。
如果拋開伊朗核問題不談,以色列目前的國際安全環境其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好。以色列與鄰國埃及和約旦早就有和平條約,2020年又與阿聯酋、巴林、摩洛哥和蘇丹實現關系正常化,與沙特也有非正式的聯系。卡塔爾也已經允許以色列鉆石商人和投資人在多哈開展業務,阿曼則在最近同意向以色列的客機開放領空。以色列已經成功將巴勒斯坦問題邊緣化,并且與阿拉伯半島富裕國家都加快了貿易、投資合作的步伐,人員往來也日益頻繁。
2022年,連黎巴嫩這個以色列“世仇國家”都出人意料地與以色列就地中海油氣田的開發簽署了合作協議,剩下尚未從戰火廢墟中完全重生的敘利亞和伊拉克,就更不可能對以色列的安全產生實質性威脅。以色列的唯一安全威脅只有伊朗,但是即便伊朗有朝一日擁有核武器,
最新娛樂城
真的會第一時間就把核彈投到以色列領土上嗎?
在當下的亂局中,以色列的國家安全形勢并未惡化反而有所好轉。該國擁有中東最有戰斗力的部隊,裝備了最精良的武器,有著強力且完善的高科技國防工業,而且人均GDP已經超過5萬美元,有充分的能力來保衛本土的安全。這樣的背景下,內塔尼亞胡如果不惜與拜登徹底決裂,堅持要將司法改革進行到底,將是一場風險極大、押上政治命運的豪賭。
(作者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問題學者)
發于2023.4.10總第1087期《中國新聞周刊》雜志
雜志標題:“鐵桿盟友”美國、以色列走向決裂?
作者:朱兆一
責任編輯:張迪
文章源自於新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