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城評價
今有媒體報導引用行政院性別統計資料指出去年(2021年)有22名孕產婦死亡,死亡率10萬分之14,為近10年次高,今年9月國健署公布之健康促進統計年報顯示臺灣2019年孕產婦死亡率高於日韓(10萬分之16)。報導並根據截至2020年生產事故救濟案件的常見死因,
線上體育投注
帶出醫師對風險因素的分析和相關政府計畫,其中風險因素大都與婦女身體條件相關,例如高齡、肥胖、生太久、寶寶太大、多胞胎。
對此報導,關心婦女健康和權益的學者和醫師都認為,這樣的討論方式太過扁平而且偏重「檢討產婦」,相關政府計畫的關注焦點是在新生兒,
線上牛牛
但產婦健康促進、多層次的原因分析和改善措施都付之闕如,這才是最大問題。
禾馨婦產科診所主治醫師烏恩慈表示,傳統觀念不是叫女人多吃養胎,
來勝娛樂城
就是強調多休息,
線上老虎機
現在產檢越做越多次,但仍著重於胎兒健康,不夠重視產婦本身的健康。明明許多研究證實運動可以降低生產風險,產檢過程卻只關心胎兒健康,沒想到要幫助女性擁有良好的飲食或運動習慣,整個照護過程都跟科學脫節。但每次談到與生產事故相關的議題,都在檢討女性太胖、叫女人早點生小孩,
歡樂捕魚
這實在太不切實際了。
烏恩慈表示,懷孕生產本來就有些無可避免的風險,不是醫師的錯,也不是產婦沒有注意,因此,要預防孕產婦死亡,必須深入探討這些案例的死因,才能針對可預防的部分積極努力。舉例來說,是否有醫療資源取得的問題,例如輸血輸不到?是不是疫情期間的感控規定造成某種程度的耽延?預防醫學和健康促進做得不夠?義務教育缺乏孕產知識?這些問題都存在,也有改善空間,卻沒有被討論。
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生育改革行動聯盟(生動盟)常務理事吳嘉苓表示,中央主管機關除了統計數字之外,要提出詳細的發生原因與改善方案,因為唯有詳細地了解發生的來龍去脈,才能找到改善的有效機制,這也是「生產救濟事故條例」第24條要求主管機關要做的。
吳嘉苓提醒,討論原因與改革機制,應包括多層次,而不是檢討產婦本身而已。例如,如果多胞胎會增加孕產婦的死亡率,或許應檢討人工協助生殖科技對於胚胎植入數目的規範。上述討論過程應納入多方代表,包括政府相關單位、各種醫事人員、公衛專家,婦女健康專家,也要有民間孕產婦女與家人代表,例如生動盟或臺灣女人連線等民間團體,這才有助於從不同的層面來了解成因、找出解決之道。
文章源自於UDN,